我县第三批“问题村”集中整建以来,县委共抽调8个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整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在群众“最怨”上抓班子。
全县8个“问题村”整建工作组累计召开座谈会94场次,印发《告全体村民书》936份,开展谈心活动13次,走访农户693户,发放征求意见表93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47条,归纳梳理后39条。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选拔,为2个“问题村”配强“领头雁”,激活了“瘫”班子,强化了“散”班子。通过开展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组与“问题村”干部谈心活动,帮助加强“软”班子,教育提高“差”班子。通过抓制度、抓管理,为8个“问题村”修订完善了“三会一课”等工作制度,筑强了战斗堡垒,形成了“班子硬、硬班子”的局面。
在群众“最急”上出实招
针对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民意见较大的问题,组织人员清理财务,及时予以张榜公布,并清偿历史遗留的村级债务0.49万元,化解了干群矛盾,理顺了情绪。同时,结合在全县农村开展的“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议事等一系列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针对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的村群众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的实际,县委牵头抓总,县级涉农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工作组献技出力、亲自上手,积极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县8个工作组帮助“问题村”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累计协调解决地膜320公斤,玉米种子470公斤,化肥3.5吨;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1场次,受训人数1298人;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200余份,组织劳务输出60余人;实施了“土鸡变凤凰”项目1万余只,扶持核桃苗1000余株,种牛12头。
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县委召开了“问题村”整建工作办实事项目协调会和县级包抓领导现场协调会,协调落实办实事项目。8个整建村共确定办实事项目30个,立项26个,协调资金590余万元,到位510余万元,共为8个“问题村”修建道路38.7公里,便民桥1座,人畜饮水工程5处,河堤2处300余米,修建村组织活动场所4个,实施移民搬迁工程19户,建移动通信基站1座,使第三批“问题”村的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为“问题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正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