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道情悠悠
一条历经千年风霜,在云中穿行穿山越涧的古栈道,在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之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带着种种疑问,上周,我们一行20余年轻人踏上了“重走古道,探寻文明”之旅。
清晨7时许,初上南岐山,几步紧急,便有些气喘,队中的小女子一屁股坐在草地,不肯前行,队友笑着说,等这“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就感到轻松了。峰回路转,只见凤州古城渐行渐远,静静地躺在云雾深处,附近苍坪村环山皆碧,草木吐馨。通村公路直抵山顶,犹如一条幸福的玉带在山间盘旋。我诧异并感慨,村民在也不必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肩桃背扛,徒步上下山了。
(古碑魅力 童军)
在村口发现了一处:“勅授……”的石碑,据字面理解,该官吏在道光年间,由皇帝擢升,勒石纪之,但倒不知在任上是否造福于百姓?残碑睡卧村口经风沐雨,“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藏克家的诗作又在耳旁萦绕。很不巧,吴涪王祠没有碰到,吴玠吴璘西路抗金英雄的形象和气概可与岳飞比肩,让人倍生敬意。一段单调的长途跋涉,就在我们奄奄欲睡的时候,一棵“V”形松树,高大的树杆似乎要将蓝天托起,油松从根部发出两权,似情侣又如兄弟般,我给它起名“胜利松”,其形犹如胜利英文字母的“V”一般。它似乎在给队员打气,我伸开双臂,亮出食指和中指,与松树做了个“三V”组合。不多远,又发现了一棵小一点“V”形松,我以为南岐山上“V”形松莫非是二吴的化身?
(留住美景 张刚锋摄影)
(烟囱沟风光 孟凡杰 )
(古寺残碑张刚锋摄影)
(黄牛秦砖 张刚锋摄影)
正在迟疑之际,狭窄的羊肠小道豁然开朗。眼前油松如碧,溪流如带,芳草如茵,木棉花盛开,黄牛怡然自得地吃草喝水,好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景致,队员都像吃了兴奋剂一般绘画的、摄影的、大呼小叫的都忙了起来。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烟囱沟,同凤岭的景致上下响应,古时,官吏商旅、文人墨客等路过此处往往下马赏景或吟诗作赋。房基石、枯树桩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年杨柳如烟商贾如云酒幡飘舞的繁华盛景。可能当年店铺多,长沟十里,人间烟火与天上云烟相得益彰而得名“烟囱沟”吧?我们在草地合影留念,随手放在草地的食品被牛儿们检查了一番,我的摄影包被舔得湿漉漉的。
一人静静地坐在烟囱沟的溪水旁,听着潺潺流水,鸟鸣蝉嘶,远望油松密林生烟,溪边古树绿苔满身,坐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着溪水欢快地向下奔去,尽情地呼吸着富氧离子聚集的仙气,对于我们这些久坐在电脑桌旁的人来说,真想来个复制、粘贴动作,将这美景粘贴到县城中心广场,然而,这又是怎样的痴心妄想啊,溪水潺潺,鸟鸣蝉嘶,可以录制,油松如翠屏,芳草如茵可以拍摄,但这空气中的富氧离子、草木山花散发出来的馨香又如何能复制呢?这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又如何能复制呢?整个生态系统要想复制,除非上帝再遣天神将这南岐山移到县城去。
三伏天的阳光失去了威力,从树荫间静静地泻下,与这清风、野花、清溪等成为一道绝美的风景,多么希望长久地将这美景移驻心间啊!感谢自然,在发现和欣赏美的同时,健体愉情、让久违的激情在风中飞扬。
这儿有一个传说:某年,汉中官吏去省城进贡,翻车此地,财宝沉于地下,在附近的山上便出现石鼓一对和石锣,民谣说:“石锣对石鼓,黄金万万五。上买西安城,下买汉中府。”民谣所说地区目前已发现了铅锌矿,已有省矿建等大型矿山公司。令人不解的是,古人又没有现代的遥感测绘探矿技术,但民谣却与当今事实如此吻合。
(快乐写意 张刚锋摄影)
队员短暂修整。又一段艰难跋涉,穿越了古木参天树藤缠绕的古栈道,不知不觉间登上了的“南天门”,凤岭的最高关口。没有我心目中的伟岸气势,一如山间的垭口而已,凤岭松柏成荫,乱石挡道,“报闻帝座”的石碑已断成两截,躺在这露天博物馆里,从这字里读出了古人对凤岭的敬畏。“古朝阳寺”仅存碑石一块,唯有附近两人搂不住的国槐和杨树成为我们的伴游。
来到凤岭的另一个垭口,树荫蔽日,清风习习,犹如天然空调,清风除汗,令人惬意无比。踏着古栈道的遗迹,已经听到拉矿汽车的笛声。在这个黄金万万五的地方,如今的心红铺村依靠矿山已经发了,家家户户住上整齐的新居,村头修了一处亭子,村民富足的日子令人好生羡慕。在心红峡,“长虹饮涧”、“奇丽幽处”、“大手笔”等摩崖石刻接踵而来。如今,夹岸青山依旧葱郁,溪水飞奔。古道和其下的通村水泥公路,成为凤县交通业的“活化石”。
(驻足石刻 张刚锋摄影)
(摩崖石刻 童军.)
70多年了,这儿的风景依然优美,道路依然坎坷,唯独缺了发现和欣赏。70多年间,花儿依然静静地开,静静地谢。像一部大片一样,质的内容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观众的上座率。令人悲戚唏嘘,在没有观众的日子里,凤岭晴岚,南岐霁雪,烟囱桃源等美景依旧在静静的上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凤县旅游兴县建设步伐的加快,她的美景开发已经展开、展开……。凤岭晴岚,南岐霁雪,这些耳熟能详的风物风景,将再次融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来凤县访古探幽必将成为凤县旅游新亮点。(张刚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