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位于宝鸡市西南的凤县,这个秦岭中的边城,是陕西西部最后一个操持关中方言的县份,往南是汉中的留坝县,往西与甘肃的两当县接壤。
2月15日(腊月28),我从西安出发经由西宝高速到达宝鸡,经由212省道盘旋上秦岭之后,距离古大散关2公里的“秦岭”界碑处是嘉陵江源头风景区,一个标志牌上写着“中国花椒之乡”,至此,进入凤县境内。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的《夜走灵官峡》就写的是宝成铁路第一站凤县段的往事,如今,这条中国最早的电气化铁路已经在秦岭中运行了半个多世纪。
由212省道下秦岭后是嘉陵江和安河的交汇处——古凤州所在。此处距离宝鸡99公里,距离凤县县城双石铺11公里,是212省道和眉凤公路(眉县——太白——凤县)的交界,我的村庄下坝村,位于眉凤公路44公里处的河口镇。
我已经一年半没有回家,此前获得最多的消息是家乡的花椒和旅游业。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召开凤县“凤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宣布“凤椒”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在2006年11月的第13届杨凌农高会上,我家乡的花椒曾经拍卖到1.6万元一斤,据说,家乡的花椒大户一年可以收入几十万。
尽管凤县的名产是花椒,但我所在的村庄下坝村主要经济收入却是苹果。2001年种下的花椒树目前虽然已经开始有经济收入,但还未到达盛产期,于是,全村年产500多吨的苹果成了主要的经济收入源。
这个小村庄有三个选矿厂,所以外出打工的人不是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多在选矿厂上班,每月收入800元左右。
5年前,我曾在村里做过一个社会调查,当时乡亲们发愁的是一年几百元的各种税费以及秋季里要上缴的公粮,我当时的调查报告里列举的税费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道路基建费、计划生育费、人畜饮水费、公共设施建设费等五花八门。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杂费后,乡亲们一年不再需要缴纳各种税费,政府给种植果木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民,每亩地补充钱粮数目不等。回乡期间,我看到一份2006年10月18日发布的《河口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其间最主要的议题是生产安全和经济发展。
时隔5年,我的再次调查显示,现在村民们烦恼的是苹果销售、水利建设和基础教育上。尽管村里的苹果销路不错,但来得客商全是散客,广西、四川、福建的都有,对于苹果价格大家还是不太满意。而2006年10月召开的镇人代会上,村里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是修理安河的河堤,由于安河连年的侵蚀,原有的老河堤已经不挡洪水,河水现在已经侵蚀到村民种植的果园边,大家希望政府出面调动村里的青壮年,把河堤修理一下。
2年前,当年曾在村里下乡的知青为村小学捐助了10余台电脑,但是缺乏专门的老师教学。另外,让大家担忧的是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村子里的孩子们没有专业英语老师教学,学英语要比镇里的孩子晚,乡亲们担心孩子们上高中考大学吃亏。
在陕西,人们往往知道古周原在号称“西岐”的凤翔,却不知道“南岐”就在凤县,这个曾经是古散国所在地的县域,历史上是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据《方舆胜览》载: “有周之兴,喝、骛尝鸣于岐,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凤翔府,南岐日凤州”,县袭州名,凤县名始于此。今天,凤县这个秦岭深山之地的县,人口不过10万有余,管辖着10镇2乡,3187平方公里散落着150个村654个村民小组,往往一个村就扯了几十里,且七沟八岔。可是,这山地人似乎骨子里就秉承了当地一首古老民歌中那股子豪气,那民歌唱道:山歌子来把山头,阎王见我也发愁。 孔夫子见我就下马,皇帝见我也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