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翻越凤岭 重走古道
作者:zhangfxa   来源:凤县新闻网 www.fengxiannews.com   更新时间:2008/12/23

翻越凤岭 重走古道(游记)

□ zhangfxa

凤岭山脉横亘逶迤在古凤州西南,延绵百里是古凤州一道天然屏障。穿越凤岭的古蜀道,是千里蜀道上最为艰险也是风光最为旖旎的一段。我早就梦想翻越一次凤岭,曾几次在半路上听了人的劝说打了退堂鼓,这次终于下了决心,和两个好友约定翻越凤岭。

巍峨的秦岭跨越甘陕豫三省,横断三秦大地东西延绵千里,它隔断了孟加拉湾南上的水汽也阻挡了北方刮来的风沙,是一道地型上巨大的天然屏障,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这个天然屏障也就成为几千年历史上阻碍人类交通的一大天堑。诗人李白曾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入川的路上,费尽了周折开辟了几条穿越秦岭的古栈道。其中一条利用了古陈仓道和褒斜道,这条穿越秦岭的道路史称连云栈道。它从大散关上秦岭经过草凉驿到古凤州,又离开凤州上南岐山翻越凤岭经过心红峡到达留凤关,然后经过白岩河、瓦房坝和留坝县闸口石,穿过无梁山沿着紫柏山麓到达勉县的小碥河后,就到达了入川的金牛古道。

在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战事都和这条蜀道有关,譬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其中之一,这条蜀道是经陕入川的主要道路之一。明清以后这条道路走向发生了一些变化,过留凤关以后避开了翻越山梁比较多的连云道,而改走柴关岭马道石门到达褒城,在勉县和古连云道会合在入川的金牛道上。为了抗日战争从西南往北方输送战略物质的需要,国民政府的交通部长赵祖康,组织人力物力经过三年时间艰苦努力,修建了从宝鸡翻越秦岭到达四川的川陕公路。这条公路从宝鸡经过大散关、酒奠梁、柴关岭到达汉中,它的路线利用了大散关、柴关岭这条古蜀道。选择这条线路就是为了经过了当时抗日大后方,三省通衢交通枢纽凤县双石铺,也利用了酒奠梁的古道,同时避开了翻越凤岭的艰难险阻带来的工程量浩大。

自从这条公路通车以后,凤岭由于避开了修公路的人为破坏,也避免了交通方便后开办林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就得以把这条古蜀道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了。凤岭古蜀道自川陕公路通车后,不再作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60多年后,几乎没有人再翻越过凤岭,凤岭的神秘感也就更加神秘诱人了。生长在凤县的我早就从凤县的县志和古代人留下的无数诗歌散文中知道了凤岭,清代描绘凤县美景的凤州八景中,就有五景是和凤岭有关的。如“南岐霁雪、凤岭晴岚、萧寺晨钟、栈道连云、唐沟烟柳”。翻越凤岭一直是我的夙愿,利用这次仲秋做试验休息的空隙里,我和吴东芙丛胜佳决定,利用这一天休息的时间翻越了凤岭。

凤岭位于古凤州之南,群峰叠嶂山岭逶迤怪石嶙峋古木蔽日,据传古时有一只凤凰落于此山岭故名凤岭,山下的古城就名曰凤州,凤县亦因凤岭而得名。凤岭在古凤州南侧其主峰银洞梁海拔2660米,它面临凤州的山叫南岐山。古代的车马驿道由凤州县衙对面上山翻越海拔2500多米的凤岭,经过心红峡、三岔驿、到达留凤关约80余华里。

早晨7:30我们三人从凤州试验部坐班车,到达凤州桥头穿过古凤州城,行走在凤州城里看到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三个不禁产生了一阵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古凤州拍摄电影《白莲花》时,古凤州还保持着民国时的风貌。80年代中叶我在凤州中学教学时,也曾在古凤州街道上散步,也在许多学生家里家访过,古凤州的建筑也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但是现在凤州古城已经面目全非了,现代化的水泥路面已经取代了过去的青石路面,明清的民房建筑风格也被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替代了,而且这个建筑规模很大满城到处铺开了摊子,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有着15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凤州就名存实亡了,在凤县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离开古凤州我们一行爬上苍坪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苹果挂满了枝头,红得耀眼大的馋人。在和几个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苍坪的苹果是凤县苹果中的上品,其含糖量硬度和口感经过省果品检验所测定是陕西苹果中最好的。这里的气候、土质和光照也是凤县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苹果的价格也是凤县苹果中最高的,每年早早就被成都的客商订走了。在凤县果业兴县的政策下,苍坪村仅苹果一项就占到了人均收入的70%以上,人均收入达到了3000元多元,有的人家苹果年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村村通的政策使这里的坎坷不平的泥土小道变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面,优质的苹果也就很方便的运到山下了的国道上了。

离开苍坪就走进了南岐山,随着高度的增加森林也开始茂密了,但是我们几个人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久居城市出门坐车缺少走路锻炼的机会,这次爬山也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的挑战。从苍坪到南岐山这一段古蜀道经过58年大跃进和75年农业学大寨,集中全县人力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已经搞得面目全非了。好在有吴东芙曾经在向导的带领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走过一次,我们一路也算顺利很快就经过南岐山进入了烟筒沟,离凤岭的关隘南天门越来越近了。

中国现代散文大家俞平伯之父俞陛云于清末光绪28年,由陕入蜀主持乡试时曾穿越过凤岭。他在事后著有《蜀车游诗记》一卷,详尽描述夜宿凤州隔日攀登凤岭的经过。由凤州出西门即爬坡15里至烟筒沟,又上行10里至南天门,即凤岭峰巅。沿途“天风浩然御重不暖,前见云际群山至此若扶其顶,谚云:‘秦岭不及凤岭’腰然也”。《汉中府志》记载:凤岭崔嵬,上下险程五十里,栈道之高无逾此者。夏秋水淹泥泞冬春冰雪坚滑,行人涉此鲜不噫吁。还特地在凤岭峰巅处批注:“去天尺五!”四字言其高也。这就表明在沟通川陕的古蜀道中,凤岭是最为高峻也是最为艰险的一段。

唐宋元明清各代朝廷要员重臣文人墨客攀越凤岭,也留下不少妙文辞章诗词曲赋。据《凤县志》记载:清康熙皇帝第17子果亲王允礼,清廷重臣曾国藩、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陕甘学台吴大徵,两江总督余成龙、清末驻藏大臣荣刚。明代诗人杨慎、许赞、薛云彩,大学士赵贞吉,陕西提学使何景明,分管汉中府的巡道金世发,清初文豪王士正,四川布政使杨思圣,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汉中道尹阮贞豫。以及川陕公路筑通之前,民国时的许多名人也曾经翻越凤岭,革命先辈胡耀邦、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章草大师王世镗,公路专家赵祖康、张佐周,水利专家李仪祉,农学家安汉等。他们先后出陕入秦赴汉进川,经连云栈道必须翻越凤岭。这在他们日后的著述中多有记载。唐王勃《晚留凤州》、杜甫《晓过凤岭》、王维《青溪》、《自大散关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宋陆游《倾发从戌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感》,清林则徐《中秋夜宿凤县署斋与方六琴明府饮得诗二首用六琴原韵》等等,都是在他们途径凤州穿越蜀道攀爬凤岭时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文。 ‘清初文豪王士正1672年经大散关过连云栈道去四川主持乡试时,在沿途的蜀道上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就有一首是描写凤岭的。诗曰:


《凤岭》

南岐地何高,凤岭居其右, 路绝无钩梯,直上若悬溜。

日月互蔽亏,光明错昏昼。 云雾四荡谲,雷车中杂糅,

飞龙何衙衙,天骄出岩窦。 俯瞰两当水,奔流下腾凑。

转石类博戟,画沙成篆籀, 初疑饥蚊蟠,更作龙蛇斗。

闻昔周文王,盛德及灵囿。凤鸟此来集,世远事悠谬。

末季重边防,戍马几驰骤, 秋风吹散关,一夕惊老瘦。


所以凤岭对我们有着极大神秘感和诱惑力,我们虽然感到有点疲乏,但一路上说说笑笑被沿途的美景吸引着,早就把疲乏丢到脑后去了。

进入烟筒沟后,水流潺潺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映入眼帘的小溪两边开阔地上,到处是古人留下的残垣断壁和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山谷开阔平坦处有先民废弃的宅基、石磨、石碾,四周均为废弃的荒地。烟筒沟,一个奇怪的名字,为啥叫烟筒沟没处考证,也许是二十里长的山沟像一个烟筒的缘故而得名吧。据历史记载过去这里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贸易市场,凤岭南北的山民和凤州城的达官贵人在这里交易,南来北往的商贾也带来了各地的特色货物,使得这里的贸易生意非常兴隆。现在这里已经荆棘遍地荒草丛生,开阔处成了高山草甸,看不出过去繁荣的一丝景象,只能凭遗址去猜测想象了。我们在这里一块草甸上发现遍地长满了猴头蘑菇,只可惜已经老了变成了可以防治冻疮的良药马屁炮,我们顺便采了一塑料袋以备以后有用场。据吴东芙听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有几户人家,但这里交通不便也太阴冷潮湿,生活生产不方便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他们也就陆续迁往心红铺和凤州了。在向阳的山坡上还有一座四壁皆石板砌就被盗过的古墓,碑座碑帽都精致宏大气派,从规模看系一夫妇合葬墓,但石碑破碎文字断裂,难以确定身份估计为明清时代当地官吏夫妇之合葬墓。吴东芙说他上一次来时,这个墓已经被盗墓贼用炸药炸翻了,他看到一块被炸下的墓帽花纹雕刻精美,就想把它搬到山下去,但终因太重不得不在这个三叉路口放弃了。在三叉路口我们不能判断爬上南天门翻越凤岭的路径,吴东芙说只要找到这个墓帽,就找到了攀登南天门翻越凤岭的古蜀道。

我们三个人就在那一块三叉路口小溪旁到处寻找,正在大家分头仔细的在各种石堆中寻找时,只听远处传来了吴东芙一阵爽朗的笑声,我两个抬头望去看见他已经找到了那块16年前留下的墓帽,我们也不由得一阵高兴。他搬起墓帽反复观看留恋不舍,最后只有和它照了几张相又放回了原地,我们也对那块墓帽产生了感激之情。

翻越凤岭的方向有了,我们精神抖擞开始向南天门攀登,这个山沟多少年人迹罕至,到处是古藤灌木和遮天蔽日的大树,早就把古蜀道淹没在原始森林中了,我们只有凭估计判断方向朝着凤岭的隘口南天门爬去。在大约三公里的陡峭山沟里,宽阔的古蜀道不时的在我们面前出现,但由于这条古道是盘山而上,为了赶时间我们只有抄近路上山。在爬到离南天门一半距离时,已经听到了南天门的松涛阵阵,此时天上飘起了蒙丝儿小雨,我们也顾不上在大松树下避雨了,迈着酸疼的双腿喘着粗气,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顺利的爬到了南天门。

南天门是利用凤岭山峦地势较低处的一处山岭,劈山凿石修建而成,这个石山哑口宽四米有余高十米开外长有十四五米,400余方的石方工程量在今天不算啥,但在古代应该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这里原来建有山门并住有重兵把守,从残存的几块碑石上就可以看出来。明朝有一个甘肃籍的守备带领白塔营在此镇守战死在南天门,民国时国军的一个连长带一连人也在此镇守,这个连长最后病死在这里。岳飞的孙子岳礼也带重兵在凤岭南北抗倭,先后多次经过南天门穿越凤岭。从南天门南侧的地形和遗址可以看出来,这里原来有不少屋宇房舍,以供来往的人在此作短暂的歇息。还有一个朝阳庙也可能很古了,从石碑上可以看出来是凤州知事郭建本在同治二年,集资重修过朝阳庙,“古朝阳庙”几个字遒劲有力。这里还残存几块石碑,一块上书“声闻帝座”,系光绪年间陕西安察使华伯英奉命校阅部队途经此地所题现已残缺。另一块上书“使君活我”的碑文上刻字雄厚有力一定出自大师之手,该碑也是在同治年间由凤州士民所立。它是借三国时曹操曾举荐刘备任豫州牧,后来他又分别在徐州、荆州、汝州和益州担任刺使(而使君是对州刺史或州牧的尊称,所以刘备就被称为“刘豫州”或“刘使君”),在任上勤政为民事必躬亲受到万民拥戴的行为,对当时的知县郭建本在凤县(凤州)担任知县时作出业绩的一种褒扬,看来郭建本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知县。靠山根还有一个修砌考究的山泉,这个山泉有盖有门里面的泉水甘甜清澈。南天门地势险要南北临界,站在山顶的苍松下可放眼两边远眺,朝东北嘉陵江河谷隐约可见,西南侧层峦叠障奇峰突兀非常险峻银洞梁主峰直插蓝天,自古南天门就是一夫把关万夫没开的兵家必争之地。

南天门关隘过去应该雄伟壮观,从遗落在地上的巨大青砖瓦可见一斑,现在房舍山门倒塌瓦砾遍地。吴东芙说他上一次来时这里的山门还残存也有不少遗迹,可惜现在啥也没有了,岁月的残酷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一斑端倪。不远处一棵直径过米树冠数丈的古树倒塌横卧在地上,庞大的树干枝叶几乎笼罩了少半个废墟。也许是树冠过于高大树叶过于茂密,加之凤岭上土质薄脊下面是连山青石,以至于古树头重脚轻被山风吹倒连根拔起。这棵古树少说也数百年之久了,历经多少朝代为行者遮荫避雨,如此倒塌让人看见甚觉可惜,幸喜的是在倒下的树干上,已经长出了碗口粗直立的新枝桠,生命是多么地顽强不屈呀!

此时秋雨淅淅沥沥地又下起来了,我们感到了凤岭上的一丝冷意,但我们无意离开这里。在此歇息、拍照、录像吃东西,翻找树叶泥土下的碑刻。据典籍记载,此处曾有历朝历代留下的碑刻数十块,其中有一方记载清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捻军攻陷汉中府城,死人逾数十万的一块碑刻。此记载与同治二年汉中城被围死者无数分埋城外四郊,为四大墓冢的实情基本相符,遗憾的是但此碑已无踪影,我们到处找寻也没有找到。

站在凤岭上让人心旷神怡,在萧瑟秋风里在绵绵秋雨中,我们远眺凤岭层林尽染奇峰突兀古木苍天,不由人产生了离开尘世超凡脱俗飘飘欲仙的感觉。这里有数棵巨大的榆树柳树波斯杨树更多的是栎树松树,山顶还有一大片古老遒劲的苍松,地上落满了半尺厚金黄色的松针。我们一行三人站在秋风秋雨中的凤岭上,遥望着对面高耸如云被雨后的云雾笼罩的凤岭山脉,仿佛面对一位历经沧桑的耄耋老人,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心中隐匿着无数故事,也充满了神秘隐藏着诱惑。我们不竟发出了感慨,凤岭——一座象征古凤州脊梁的大山,他像一个完成了肩负历史使命的男人。我们终于站在你的脊梁上了!你会在我们的心中生根,让我们用一生去感悟去认识。

突然吴东芙的手机响了,原来在这里还有信号,他一路走一路打电话,一会儿就处理了三件重要的事情,走在古蜀道上用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仅让我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一路上他手机里放着MP3,使我们路途上不会寂寞无聊,DV和DC又会记录下我们的行程和一路上看到的景色与遗址,以后也好慢慢回味,吴东芙在一路上还做着笔记,记一段就用手机发到他自己的邮箱里,日积月累就是一片文章。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我和丛胜佳也在凤岭上接发了几条短信。

离开南天门我们沿着落满黄叶的古蜀道继续往心红峡走去,凤岭的南坡地势平坦古道宽阔,一般宽度在三到五米,基本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其道路的设计建筑和现代的公路几乎无二,直到今天完全可以行驶现代的汽车。我们沿着宽阔平坦落满枯叶的蜀道,在凤岭上悠闲地散着步,这和在城市里郊区外散步感觉完全不同,眼前古木参天直插云端,层峰叠嶂如凤舒翼,东西延绵不绝如屏耸立,正如李白名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凤岭海拔平均2600余米,系千里蜀道的最高点,秦岭梁顶端海拔不过2000米。所以古代行者说:“秦岭不及凤岭腰”。蜀道上途径的山岭尽管巍峨,但古人选道常从其山腰或隘口处穿过,傥骆道从兴隆岭半山经过,金牛道从剑门关底部穿越,以减少攀登之苦。而凤岭则不同,东西延绵数十里几乎没有垭口可利用必须从其峰巅经过,所以历来就被认为是古蜀道最高最险的一段。冬春冰雪覆盖夏秋道路泥泞,常令行者心怀忐忑,走在凤岭上如履薄冰。我们经过几里平坦的蜀道即将下凤岭了,站在山顶驻足回顾,一阵秋风吹来寒气袭人,只见群山峰峦像大海波涛一般铺向天边,一步一景美轮美奂让人赏心悦目,远处近处全是五彩秋色更让人目不暇接。秋雨一停四周无一丝声息如原始般的沉寂,偶尔一阵秋风掠过带来阵阵松涛。

我们沿着盘山古道一步一回头走下凤岭,一路上处处留有古蜀道的遗迹,石条片石砌衬古道顺坡而下。凤岭脚下这段古道是典型的石铺古道,它倚山修筑曲折蜿蜒,遇石凿出台阶土路上则铺上巨大的青石条。印象最深的是巨石道路上布满了马蹄驼印,有的竟深达几寸!台阶缝隙中长满荒草坎坷不平。当初修筑的平整台阶要历经多少岁月,才能留下历史的痕迹?可见这条国家级的官驿大道,这条历经千年沟通南北的大动脉,该有多少驼队马帮日夜不绝,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不知能勾起走在它上面的人多少美丽的遐想。

来到凤岭脚下雨又下大了,一拐弯看见了在雨雾中隐约有一户人家,我们一行三人紧走几步绕开吠叫的柴狗,一个40岁左右女主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来到院里让我们大吃一惊,只见一张大网下满地都是野鸡(学名雉鸡),我们顾不上避雨对野鸡产生了兴趣,吴东芙和丛胜佳在女主人的帮助下,进入大网中对野鸡进行拍照摄像,我就和女主人聊起了家常。据她说她家过去是一养鸡专业户,这两年饲料价格上涨鸡病蔓延,养鸡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今年她儿子果断转行改养野鸡,从汉中进雏鸡16元一只现在已经开始出栏了,用车送到宝鸡定点饭店每只可卖70元,且野鸡吃得少长的快不生病利润是养家鸡的几倍。不久前他们又从山东经过空运引进了几千只雏鸡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明年他们就可以自己孵雏鸡,以后他们的规模和效益就不一般了,我听了都不得不羡慕他们了。过去从宝鸡到凤岭山脚下的心红铺村,要经过东河桥驿、草凉驿和凤州驿,第四天下午才能到他们家,现在她有经济头脑的儿子开着车,只用半天时间就可以在宝鸡打一个来回。刚从古蜀道上下来的我们三个,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竟对古蜀道又产生了无限的感慨,也对在改革开放30年时,看到古蜀道上深山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党的政策的覆盖面和深入人心产生的结果又产生了一阵感慨。

雨住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们加速往心红峡赶去,在经过心红铺村时,我们在村口的亭子里歇息。看到在古蜀道上的心红铺村新貌,让我们看到了深山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缩影,这个村的建筑完全是现代化的。在和村民聊天时得知,太阳能热水器煤气灶电磁炉冰箱洗衣机等城市里有的东西这里全有,家家屋里有摩托车少数人家有汽车,个别的家里有几辆汽车,他们靠着具有富饶的铅锌矿资源早在几年前就迈入了小康的社会,他们的生活富裕程度让我们几个非常惊讶,我们是望尘莫及自叹不如的,经过三五年努力绝对是赶不上他们目前的生活水平。

我们沿着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继续往西南走着,一路上欣赏着路两边满山的红叶和美丽的景色,转过一个弯峰回路转,前面不远处高耸入云刀劈斧切的两面石壁出现在眼前,中间夹着一条公路一条小河,这就是著名的心红峡。来到了心红峡首先看到了“心红峡”三个摩崖石刻红漆大字,这三个浑厚遒劲的大字是岳飞的孙子岳礼所书。据说几年前开山炸石时这三个字差点就被炸掉了,炮眼已经打好炸药已经装上就在准备点燃导火线时,被当时的凤县文化馆馆长洪善继过路时发现了,他冒死保护下了这三个字,说起来愚昧和文明只有一步之遥。多年前我在凤县中学教学时,从住在这里的学生口中得知有这几个字我曾来看过,那时这几个字刻在凿进石崖约一尺深的方框中,外面有石崖遮雨避风可以避免风化,现在外面石框已经人为的脱落,几个字就露在外面且上面已经有了几道裂缝,在雨淋日晒汽车震动和人的破坏下也存不了几年了。

心红峡一带的石崖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官宦朝臣留下了几十块摩崖石刻,这些石刻虽不及石门十三品有名,现在看起来也让人感慨万千。这些石刻大多选择岩石平整处,常就近镌刻于古道旁边的山崖上。大多系即兴感叹咏唱山色之壮美,与古道兴衰朝政变幻无关。一处山崖镌着一块长约丈余的文字,字大如斗雄奇有力十分醒目:“云栈第一佳处”。此处山峡迂回流水曲折山峦叠障奇峰突兀苍松翠柏葱郁,又皆被丛林野花覆盖自然生动处处佳景。望文生义,遥想当年商旅行人历时整日翻越凤岭待下到谷底平路时,心情松驰疲劳顿减再见到此处美景心弦定被拨动,不知哪位文人动了诗兴得此妙语。然而能动干戈镌刻如此巨大石刻者,囊中必不至于羞涩,故而推想能文且为官者,撰此文镌刻于此的可能性最大。前行不远路边赫然又一方摩崖,上书:“大手笔!”环顾四野山崖巍然蜀道沧桑,究历代之成败思人生之短促该能引发心中多少兴亡感叹!太白酒厂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三个字,把这三个字作为太白系列酒中最高档酒的商标,一瓶酒买到了数百元上千元!那个写字摩崖的人一定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他写的字变成了现代人的商标,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打这一场版权官司的。一路上摩崖石刻到处都是,像“千流飞雪万叠堆青”,“翠峰排秀”, “长虹饮涧”,等摩崖石刻不尽其数。摩崖石刻虽多但最吸引我的仍是古蜀道,尽管这一带早已修筑沟通了喂子坪经心红铺到三岔的水泥公路,但一些段落尚未损及古蜀道。就在刻有“大手笔”摩崖石刻的地段,古蜀道正好在公路上方,得以完整保留下来了当年的古蜀道格局和形态。这一段古蜀道约三米宽全为片石砌就,并非人们心目中想象的临河凿孔架木铺板的栈道。其实,自唐宋之后,随着工具的发展和开山批石技术的提高,石铺道路和石凿道路就逐渐取代了木梁木柱木板搭成的,易被火烧水毁难以持久的木质栈道。

出了心红峡已经是下午五点天色晚了,离三岔还有七公里路程,要从凤州上南岐山算起,到现在我们已经走了60多里山路感觉人困马乏了,但前进的速度还得加快天黑前必须赶到山岔,只有到了三岔才可能有到凤县县城双石铺的车。在路边和一个放牛的人聊天时知道了,下午四点是山岔发往凤县双石铺的最后一趟班车的时间,现在要回凤县双石铺已经没有班车了,想赶回去是不可能的了。他劝我们晚上住在山岔,明天坐第一趟班车12点以前就能到双石铺。一想到第二天的工作,我们三个人心急如焚,不知怎样回到凤州试验部。正在大家一言不发一筹莫展低着头匆匆赶路时,身后传来了汽车声音,我急忙往路中间一站伸手拦车。这个中巴开到我的跟前戛然而止,车门打开了我们上车一打听,一个女的说这是一辆三岔到双石铺的班车,但已经收车了在办私事,可以把我们带到山岔。开车的男人在车开动后说:“我可以带你们到双石铺,我要到宝鸡去审验车。”听到这句话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只要到了双石铺就是没有车也可以和单位联系派车来接我们回去。到了双石铺天已经黑了我们准备吃饭,然后再慢慢考虑车的事。突然看见从汽车站里开出了一辆班车,我跑上前一问这车是回河口的,我们就顾不上填饱肚子在这里吃饭了。先回去再说,回去了啥都就方便了,晚上7:30我们平安地回到了凤州试验部。一算我们三人早晨7:30从凤州试验部离开到现在回来,整整经过了12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我们在秋雨中翻越了千年古蜀道,穿越了时空领略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辛,这对我们三个是一次体力考验,也是一次意志的磨练。

回到公寓躺在床上慢慢看着电脑上自动翻页的照片细细一想,历史总是让人思索不绝回味不尽的。但让人费解的是古人为何选择凤岭,而不继续沿嘉陵江河谷前行翻酒奠梁呢?酒奠梁绝无凤岭之迂回险峻!惟一的解释就是与凤州的州治所在有关。凤州古城紧挨南岐山坡,城垣便依山坡土崖筑就,古驿道出西门便上南岐山直奔凤岭。驿道一旦形成往来商旅官宦顺路走就是,这一走就走过历史几千年。直到1935年国家军备命脉川陕公路通车后凤岭才彻底的废弃了。

从长安的京兆驿始,经过18驿至汉中府,一路需车马不停地走18天路程。其中翻越秦岭为8驿8天路程。这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因为西安至汉中火车一夜,汽车经川陕公路7个小时,高速路只需3个小时,飞机还不到一个小时。但仔细一想在路途上虽然节约了时间,但转身又会投入到滚滚红尘之中,忙于公务家事忙于许多本不情愿的应酬,忙于许多回避不了的纠葛。不管有多少冠冕堂皇的事由,全唐诗四万八千余首中,几近半数为旅途所为。涉足蜀道的文人骚客官宦政客在凤县境内留下了上百首散文诗词曲赋,单就描写凤岭的诗歌少说也有二三十首。从古至今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脱离名利的诱惑富贵的陷阱,能够真正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之心!

倒是古人因公务徇私情或升迁遭贬流,一旦从京城从官场从纠葛从是非中走出来,走上了漫漫的驿路走进迂回的山水,贴近自然后也就贴近了人类的本性,就会冲淡懊丧化解烦恼。春风得意者会收敛锋芒看长望远,心情沮丧者会总结得失放松释然,真正走进自己的生命成为性情中人。一路或凭吊古迹或欣赏山水或咏叹或吟唱,均成为一种生命体验的自然流露与释放。

人类进程中各个阶段产生的各种文明并不能互相取代,倒是互相补递扬弃传承相得益彰。我们在抛弃了凤岭古蜀道的同时,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60多年没有受到人类破坏的自然风光。这在现在工业快速发展人类的脚步已经踏遍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人类无节制掠夺式的开发,森林锐减江河污染,吃祖宗的饭砸子孙碗的今天,凤岭古蜀道就是给我们子孙留下的一个珍贵的自然遗产,让他们以后好好整理挖掘传承。千年凤岭古蜀道是一段悲壮的历史,蜀道经过凤岭的这一段也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8年10月29日晚写于凤县

 
 
【责任编辑:王海
 
二维码
二维码
热点新闻
普通文章凤县县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普通文章【陕西日报】凤县:林麝有了“共享小区”
普通文章【宝鸡日报】凤县公安局干警:“我是党员我先
普通文章关于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
普通文章凤县县委组织部:“十条措施”推动党员就近就
凤县视频
普通视频央视直播间:志愿者尽心服务温暖你我
普通视频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普通视频凤县全面安排部署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
普通视频记者跑街:好消息 我县部分市场经营主体陆续营
普通视频【视频】凤县组织收看收听全省加强农村疫情防

  陵江酒店集客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商务度假酒店,让您宾至如归。

共15个温室大棚,采摘期从现在开始至5月上旬,价格每市斤30元左右,进园采摘、批发均可,量大优惠。

  采摘期:1月至5月,进园采摘,享受乐趣,每斤30元左右。另可批发,量大优惠。

  声明:本站新闻及图片版权归属本网站和作者所有,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本站及作者本人有权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特此声明 入口
 
             
                   
- 网站地图 - 申请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站长信箱 -

Copyright © 2007-2016 凤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 管:中共凤县县委宣传部 主 办:凤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地 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 邮政编码:721700
在线投稿:fxzbbjb@126.com(凤县周刊) sxfxnews@163.com(凤县新闻网)
ICP备案号:陕ICP备12006619-1号 宝鸡网监备案号:610307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