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灶房
□ 张嘉寅
现在凡是成了家的人大都有自己的住所,灶房自然必不可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三十多年来,我家的灶房凸现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十年代中期我建立起了家庭,先后住过几个地方,后期搬到了妻子单位一排住着八户人的平房里,每户一间。做饭用的是叫做灶炉的锅台,就是用废铁桶从侧面开上下两个方口,上口的铁皮不去掉,平行拆下来,作为添柴火的平台,下口起进风的作用,再在上口的对角开一个小口做排烟用,中间架上炉鎞、糊上泥。八户人的灶房整齐地排列在房檐台上,就像电影里远景中的一座座碉堡,盖上铁锅盖又像是一辆辆装甲车,可谓“壁垒森严”。 一到做饭时间,几家人的烟雾滚滚,连成一片,仿佛进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遇到阴雨天,做饭的人半个身子享受着“淋浴”,锅里自然增加了不少的天然水,到了夏季的太阳西晒,浓烟团团围住炉灶就是不散,熏得人泪流满面,人都说:“下午饭,眼泪换”。再看看设在卧室门口的“灶房”,一张桌子上放着案板,桌下放上一担水桶,一个水缸,案板上一个塑料防蝇罩,下面罩着剩余的饭菜,也够设备齐全。
一九八零年单位给职工办了一件大家翘首以待的好事,统一在房前打起了接檐,建起了真正的灶房,还盘了水泥面的锅台,垒了烟筒,从此,灶炉就“光荣退役”了,我们几户告别了做饭时烟熏火燎的时代,那个高兴劲就别提啦。每到星期天我们就开展“斗、批、改”,就是逗孩子、劈柴头、改善一下生活。
过了几年,我家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楼房,灶房宽敞、明亮的多了。自来水接到了灶房的水池上,烟筒留在了墙里面,锅台上贴上了瓷砖,设计的周到、大方。九十年代初我家又用上了煤气灶,而后还买了冰箱,安上了抽油烟机,柴火灶自然退居二线,水桶水缸都被“下放”。
前几年我们又买了新房子,装修时光灶房就花了上万元,安装了人造石面的整体灶台,插卡式天然气灶头,又买了新冰箱,装上了名牌抽油烟机、橱柜、吊柜、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高压锅和其他灶具一应俱全。我想这应该算时髦了吧,谁知道前一阵看到了人家的灶房,才知道我们又落伍了,便打算再改一改、换一换,妻子劝我不要再折腾了,我开玩笑说“折腾”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