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豆腐广场启用仪式的热闹喧嚣,一边是千亩向日葵花园的默默绽放,而分隔这一动一静两道不同景观的仅仅是一条细细的212省道。蓝天、白云,对于多雨的夏季,今天可谓天公作美。作家、诗人,对于一场盛会,今天可谓高朋满座。村史悠久,又不乏现代气息;纯朴敦实,又不缺热情奔放;不安现状,又不失务实进取。这,是一场盛会下来,东河桥村民留给我们最最难忘的印象。
八月二日,凤县作家协会十人、宝鸡市西府文学社和诗词学会十六人,受邀参加凤县黄牛铺镇东河桥村豆腐广场启用仪式暨乡村旅游推介会。九点半,两支来自一北一南的秦岭文学劲旅会师于秦岭南麓嘉陵江第一村——东河桥村,开始了我们殷殷期待的采风活动。豆腐广场的建造,并非一个简单的商业策划,而是一个包含商业、蕴藏文化、关乎民俗的旅游符号和地方名片。岭南豆腐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原料产自秦岭高地的黄豆、嘉陵江源头的泉水,通过“浸泡”、“磨制”、“挤压”、“煮沸”、“点兑”、“凝固”等复杂而独特的传统工艺程序,精心制作而成。为了发扬光大传统作坊手艺,带动农家乐餐饮业的繁华,建造豆腐广场的想法应运而生。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当地政府高瞻远瞩,建造了聚商业、餐饮、文化、民俗于一体的豆腐广场。岭南豆腐宴采用炸、腌、烧、蒸、煎、炖、凉拌等法烹调而出,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物美价廉,老少咸宜,据品尝过的游客说,堪与四川剑门关的豆腐宴媲美。没有大城市里那些集会广场的宏伟宽阔,也没有小县城里文化广场的悠闲娱乐,豆腐广场却有它特立独行的一面,就像一位清瘦儒雅的不羁诗人,从一砖一瓦中透出一丝不可言喻的风骨——青砖白墙,古朴俊逸,如果稍微被炎热的天气晒昏了头脑,被喧天的锣鼓蛊惑了双耳,都会误以为我们来到了秦汉时代一个城头墙角或者官邸宅院。青砖台阶上的文化墙,用正楷书满了历代文人关于豆腐的诗词,我坐在墙边的石亭子里静静欣赏,有一首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邻曲》里提到了豆腐,把豆腐称“黎祁”,恍若墙上的诗行是他诗兴大发、挥毫而就的未干墨迹。村史馆里的东河记忆,楚汉相争和宋将抗金的金戈铁马声此起彼伏,解放战争秦岭战役的枪炮厮杀声不绝于耳,令人穿越时空的幻觉更甚,直到随着拥挤的人流,走过一面面历史资料墙,走过一个个古董陈列台,走过一间间传统豆腐工艺坊,走出长长的史料馆,来到广场口南侧临时搭建的演艺舞台前,观望一会儿台上县级四大班子领导的讲话和精彩纷呈的节目,才知道身在何时何地,为何而来。
县作协提秀莲主席提议带宝鸡的作家朋友们去公路对面的千亩葵花园看看,立刻赢来了《西府文学》社社长段吉昌和副社长李宝萍、柳青文学奖获得者李喜林等老师的一致赞同。在锣鼓喧天的豆腐广场上转了一早晨,大家激情澎湃的心也许需要休息一下,栖息于花海叶尖之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穿过“一衣带水”般细细的212省道,我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向日葵种植园,一颗颗黄澄澄、金灿灿的花朵,像一张张“笑吟吟”的脸庞,高高低低地沉浮于绿色的海水之中。田野里,山脚下,流金溢彩,耀眼夺目。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和丛生的杂草,我们的脚步却丝毫不拖泥带水,不畏蛇虫般的矫健,扑进了花海的芳香。真没想到啊!公路对面喜庆了一早晨,公路另一面,还有这么多灿烂的“笑脸”也在默默庆贺豆腐广场启用的盛事!面对这样震撼的景观,我们的眼睛肯定是不够用的,手机、照像机、摄像机,各位老师端起他们能把眼前的美留下的所有现代化工具,贪婪地拍摄着,有些老师当场就把“作品”传到了他们经营的媒介里,让远方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今天这条公路两边的洋洋喜气。
登上一座钢筋搭建的观花台,这个酷似服装节走秀的T字形台子,一端延伸进花园,我们二十六人和络绎不绝的游客依栏远眺,一阵风吹来,一根根绿杆微微点着硕大而不堪重负的“脑袋”,像在向我们致敬,更像在向这个时代致敬!这一张张“微笑的脸庞”,让我想起了刚才豆腐广场文艺演出舞台下一张张东河桥村民的脸,洋溢着欢乐,洋溢着自信。据说,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向日葵代表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我从每一张向日葵的“脸”上,看到了东河桥村民为自己的幸福而奋进努力的信念。
我们沉浸于印象派画家的“向日葵作品”里,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领略了豆腐广场的厚重,又欣赏了向日葵花海的醉美,依依不舍地从“画”中走出,一路欢歌,满载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