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岭深处的革命热土凤县,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
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曾在这里策划了著名的“两当兵变”;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曾在这里开展工合运动支持抗战;20世纪60年代,这里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水平先进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作为“两当兵变”策源地、红军长征过境地、工合运动纪念地、航天精神重要发源地、宝成铁路文化体验地,凤县拥有众多独特的红色遗迹、革命文物以及精神文化遗产。如何挖掘、保护、传承这些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有效传承?
近年来,凤县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加强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不断丰富红色体验场景,创新宣传传播方式,全力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金秋时节,凤县革命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两当兵变”领导者的雕像威武庄严,让人肃然起敬。馆内,一幅幅历史图片、一组组红色雕塑、一件件珍贵文物,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当年的烽火岁月中。
“为了让革命历史‘活’起来,我们不断推进智慧化建设,引进了声光电等现代化智慧化技术。”凤县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文物全息交互系统可实现文物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截至目前,该馆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成为人们致敬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在凤县红光沟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中,深藏着一个“神秘、神奇、神圣”的山洞——201洞,它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旧址“三线建设”时期的“三大工程”之一,也是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二期工程。
行走在幽深、湿冷的洞里,遗留下来的试验空间、老物件及3D打印液体火箭发动机模型等如电影般在眼前切换,让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无数科研人员在洞里紧张忙碌的场景。不同于一期建成的展览馆,201洞主要以场景体验为主,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数字化试车场景的震撼,还能沉浸式体验空间站、畅游月球、重返地球等场景。
近年来,凤县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张家窑苏维埃政权旧址修缮等一系列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通过场景复原、图文展板、艺术展示等,呈现工合组织的历史脉络,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工合岁月。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在原宝成铁路隧道遗址的基础上新建了序厅、夜走灵官峡体验区、宝成铁路精神体验区等展馆。张家窑苏维埃政权旧址正在建设集纪念缅怀、精神教育、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长征文化教育基地。
当前,凤县拥有陕西省革命文物15处、红色场馆(景区)5处,为了更好地活化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凤县大力推动学旅融合,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
凤县革命纪念馆不断创新红色教育宣讲载体,开发红色教育活动新模版,利用各类重大节假日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同时,不定期举办红色流动展馆巡展活动,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红色革命历史深入人心。
据了解,凤县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培训基地4个、现场教学点11个,设置20余个现场教学课程,构建了红色凤县大景区;组织全县红色场馆联合开发适配不同学段的红色研学课程,推出多条特色鲜明的研学线路;打造“红军长征过境线”徒步路线、灵官峡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复古小火车等特色项目,形成“红色研学+生态观光”旅游带……近三年来,累计有160余家省内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在凤县挂牌设立研学教育基地;开行研学专列40余趟、研学大巴1200余趟,累计输送旅客80万余人次;举办红色研学活动900余场次,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
与此同时,凤县大力实施“引客入凤”计划,积极“走出去”宣传推介,组建红色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红色文化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上门发放红色邀请函等,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峥嵘岁月映初心,红色精神广流传。如今,凤县文化旅游市场已经扩大到西安、兰州、天水、成都、重庆等地市,成为陕西乃至周边地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红色旅游新高地。
|